查看原文
其他

禅偈中的春天 美不胜收!

2018-03-01 腾讯佛学







禅偈是禅与诗的结合,它既有禅的深刻思想又有诗的意境之美。这种结合无外乎两种形式:援禅入诗,借诗指禅。

此处将捡拾些许和春天有关的具有禅理、趣味和诗情画意的诗偈,同读者共赏。





正月春顺时节,

情有无皆含悦;

君要知得谁力,

更问谁教谁决。

——《正月偶成》法眼文益

这首诗偈的开篇即引出春天时节这一主题,写出正月里,春天顺应时节到来。接下来呢?既然是春来,那么有情无情的万物全都是一派生机欣然向上的景象。

然后禅师又生出这样的疑惑:这样的生机全是靠了谁的力量才来的呢?是春天吗?是自然万物本身吗?当然,这个问题真是让人费解,也没有人可以作个决断。

有了疑问必须自己去解决,只有当自己彻悟之后才能和万物一样感受到春天所赋予的愉悦。


尽日寻春不见春,

芒鞋踏遍陇头云;

归来笑拈梅花嗅,

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
——《寻春》无尽藏

无尽藏,是唐朝比丘尼,她的这首寻春咏梅诗偈,千百年来在佛门中广为流传。

偈的前两句描绘其到处寻春,踏破芒鞋,入岭穿云,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。这正如同那些参禅问道的人一样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,而不辞劳苦,参访寺院或高僧大德,可结果仍是觅而不得。


三十年来寻剑客,

几回落叶又抽枝;

自从一见桃花后,

直至如今更不疑。

——《见桃花》灵云志勤

灵云志勤初参沩山灵佑禅师,每日苦参公案,却无所得,心中感到无比的苦闷。

一天,他从禅堂里走出,到庭院中活动。时值春日,百花争艳,一片热闹景色。

灵云志勋边走边欣赏,不期然的,一株桃花横在了眼前,他刚想伸手拂开,突然那艳然多姿的桃花触动了他的心扉,令他若有所悟,这意外顿时让他喜不自胜,于是写下了这首桃花悟道诗。


门前绿树无啼鸟,

庭下苍苔有落花;

聊与东风论个事,

十分春色属谁家?

——《门前绿树》 酒仙遇贤

这首诗偈不同于酒仙遇贤禅师其他诗偈的戏谑之风,非常的工巧而又寓意深长。

诗偈的前句以“无啼鸟”和“有落花”形成一无一有、动静如如、自然宁静的春天景象。

后句则以拟人的手法写出禅师与春风论道,而发问哪里不是十分春色呢?

山川大地,树木溪流,繁花绿草,哪个不是清净法身?何况如今这本就是一派“绿树有啼鸟,苍苔无落花”的喜人春色!真正达到了声色俱全,法性圆成,触日菩提的禅境之美。


春雨与春云,资生万物新;

青苍山点点,碧绿草匀匀、

雨霁长空静,云收一色真;

报言修道者,何物更堪陈?

——《示众偈》 汾阳善昭

汾阳善昭禅师是临济宗的著名大师,这首《示众偈》是其向弟子们开示用功之道的心地法门。

云行雨施,春天才能万物一新,焕发生机,使得苍山青翠点点,使得草丛一片碧绿。

而就在这春雨乍收,山野葱郁之间,长空显得分外的宁静,云层散尽后,万千景物看上去如此纯粹真切。

最后,禅师提出了他的见解:“这些境象,对照自己的内心禅境,哪个更真实,谁又胜过谁呢?”


片片残红随远水,

依依烟树带斜阳;

横筇石上谁相问,

猿啸一声天外长。

——《山居》云峰文悦

禅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描摹出这幅禅者的春憩图——

暮春之际,落花纷纷扬扬,许多就随着水流飘然去了远方。而斜阳下,轻烟笼罩着绿树,让人心生怜惜春景之情。

“横筇石上谁相问,猿啸一声天外长”,禅师此时在做什么呢?

把竹杖横在石头上,举目远眺。这时虽没有人问话,却有一声猿啼,犹如空际飞来。

那是一种心与境融合后的欢欣之情,三世诸佛,一切圣贤,八万四千法门,百干三味无量妙义,于此一啸中,皆悉具足。


北固楼前一笛风,

断云飞出建康宫;

江南二月多芳草,

春在蒙蒙细雨中,

——《润洲》 仲殊

仲殊,为北宋僧人。他所写的这首七绝诗,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。北固楼前,仲殊禅师驻足远眺,耳边是风中隐约的笛声,而禅师此时的心境也必是非常闲适的!更不必说,春和景明,白云悠悠。

在诗偈的最后,禅师赞美江南的到处是碧绿芳草,显得那么青幽喜人,而江南又是个多雨的地方,春天几乎都被这雨抢去风光。

他发出了自己的感叹:多少往事都已化作烟尘随风飘洒,唯有那不变的春色常驻人间!


竹暗不通日,

泉声落如雨;

春风自有期,

桃李乱深坞。

——《题西湖僧舍壁》清顺

这位清顺禅师是宋朝人,他与当时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是文友。而他们之间的相识也缘于这首五言绝句。

据《宋诗纪事》中记载,苏东坡在仁和县汤村镇开运河时,有一天即兴游西湖,在某一个僧人居住的房子里不期然地看到了这首小诗,深为其中的文采所吸引,于是便寻到了作者清顺禅师,之后二人交游唱和,诗文往来,遂成一段佳话。

诗偈的首句重在一个“暗”字,以此突出竹林郁郁葱葱,遮天盖日之景象,同时也表现出丛林寺院的幽寂。“泉声落如雨”则以动来衬静,将清淙的泉声和其飞落如雨的形状引到了读者面前,非常形象生动地将林间景致展现出来。

全诗无一禅语,不着一字,却极尽风流,令人领略到天然的禅趣。


古木阴中系短篷,

杖藜扶我过桥东;

沾衣欲湿杏花雨,

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
——《杏花村》 志南和尚

诗句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已经成为今人描写春风的名句了,而志南和尚也因作了这一绝句在文坛得以立一足之地。

参禅的志南和尚和许多禅师一样,在深山里结一茅篷独住,在这里远离尘世的繁华和世俗烦恼。而那些参天的古树成荫,也正好为禅者遮蔽风雨和骄阳,仿佛是禅者最贴心的依靠。

杖藜此时在志南和尚的眼中也活了起来,好像是特意扶着他过桥似的。虽然隐居生活非常的清苦,但是谁又能说其中没有乐趣?更何况禅者向来都是安贫乐道的!

“沾衣欲湿杏花两”,为什么说是杏花雨呢?因为这正是杏花盛开的时节,而又由于这春风春雨,使得许多杏花纷纷坠落,和着雨,被风吹到了志南和尚的衲衣之上,但是并不湿衣。

这境界如同《维摩诘要》中所叙述的“天女散花”一样,那些心无染著的菩萨,是不会被落花所沾染的。

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,既然是春天,风也不再凌厉,寒气被东风催暖,在透过杨柳那柔软的枝条轻抚到志南和尚的脸上时,分明是和煦可亲了。


禅偈之于禅

是一种工具一一师父向弟子传达心要

是一种怡情一一禅师借此表达自己的感受

是一种明证一一标示真如实相的落脚处


关注腾讯佛学   长享智慧清流

本文转自网络,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,

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
●   相关阅读 

苦难的世间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?

错过太可惜!带您赏析敦煌莫高窟千年前的《五台山图》

修行就像衣服“熏香” 慢慢就会有味道!

佛教反对自杀!如果她遇到佛法就好了…

禅者王维:为六祖慧能撰写碑文的诗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